在四大作为面试官观察了不少求职者,自己创业时作为老板也面试了不少候选人,我一定要告诉你一个你很可能不知道的面试隐藏规则:
25%的面试官会在头5分钟内决定面试的结果
60%的面试官会在头15分钟内决定面试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场单面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而决定你生死的重要关键部分就是:自我介绍和三大问。
如果这部分回答的不好,除非后面的回答非常精彩,能够帮你扳回来,否则机会渺茫。
自我介绍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三大问呢?其实就是“3why”问题:
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
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
为什么要聘用你?
在求职者回答自我介绍和三大问的时候,出现最多的问题的就是: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故事都不清晰,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申请某个职位。
1. 这个人能力层面是否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2.这个人适合我们公司的文化么(如果是四大,会想我愿意带着这个人做项目么)?
3.这个人自己有没有想清楚加入我们,commitmen有多强?那么这个任务就在你身上了,你要来说服对方以上三点。1)不了解自己,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事例来show给面试官看为什么自己具备某一项能力。很多同学的做法就是tell,也就是说当问到为什么要录取你的时候,回答的方式是,因为我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再深挖让给具体例子,还是泛泛而谈,无法触及本质。所以你说了,面试官就信了?那这是不是来的太容易了。每个公司关注的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对于四大来说,关注的人跟对于快消市或者互联网运营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对问题的回答,比如自我介绍,一定是基于对四大需要的人才特点的认知基础上的,而不是让你自我介绍,你就一股脑的把自己做的社团、实习一吐为快,也不管是不是跟四大是否相关,是不是面试官想听的。因为第1和第2点,导致面试过程中的很大的挑战就是如果将自己与这个职位相关的优势有效的展现。这里我不是让大家去伪装,而是至少你有的相关的能力素质,你得有能力让面试官看到。
那么面对淘汰率最高的面试问题,你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我就从自我介绍、三大问,以及行为面试入手,教你在30分钟内,俘获面试官的心!
自我介绍
单面的自我介绍一般是2-3分钟,目的就是让面试官记住你1~2件经历,引导面试官在后边的面试里发问。这2分钟的自我介绍需要体现出你和岗位的匹配度和胜任力。如何体现呢?
为了达到这三个目标,我们可以按照“现在+过去+未来”的框架去打造你的自我介绍:
你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实习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这一部分占比约10%左右。你在介绍完现状后,去举例讲述一些自己在学习、志愿者经历或实习经验中等如何达到目标的经历。这一部分占比约80%。从这里开始,你就要开始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优点了,想出和面试岗位相关的3个优点,然后列举对应的经历去支持你的这个优点,比如:“我非常的享受问题解决的过程,我在福特公司做实习的时候,曾经参与到一个生产环节的流程优化项目里面,通过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帮助公司节省了12%的时间。”你在讲自己故事的时候,不能只说你有哪些经历,有什么结果,一定要说通过这个能力我锻炼了我自己的沟通能力,直接把沟通能力这四个字点出来。因为有的HR 你不提这个点他可能也不会帮你去提炼,如果你主动的提到某个能力关键词,你是在帮他在整个面试评估表里去该勾的地方要勾,改记的地方要记。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经历,适当说明该企业打动并你让你选择它的动机。说明你申请的职位与你对未来的设想一致。比如:“我很希望能够作为一个管理咨询顾问,帮助各个行业的客户公司去解决管理上的难题。贵公司这个岗位与我实习的企业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我也很感兴趣。”
三大问
第二类面试的问题是三大问,也就是常说的3W问题: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为什么要聘用你?问题不同,但本质来说,三大问的考察点是类似的,主要有3个关键词:
在这个阶段主要考察的是你跟职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同时也为后面的面试进行铺垫。下面来举一个例子来详细分析一下,一个悉尼大学的学生,在面试顶级咨询公司罗兰贝终面的时候,他就被问到了你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公司的问题,下面是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框架:
- 首先,他分享了自己对罗兰贝格的了解,因为面试前得到了专业咨询行业导师的指导,他很轻松地讲清楚了罗兰贝格这家公司的特点、擅长哪些方向的咨询项目;
- 其次,他表达了自己对对咨询行业、对罗兰贝格的喜爱,对能够接触到各个行业的项目非常感兴趣、非常期待;
- 最后,他做过小灶卡夫亨氏的商业分析学徒项目,分享了在学徒过程中他掌握的非常完整的商业分析方法,担任组长的他还带组员获得了最终的第一名。
通过以上三点,清楚地表明了,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他都完美符合。相比于在面试中讲自己学校项目经历、实践经历的同学来说,这样已经提前体验过真实商业场景、具备商业分能力的人更能获得企业的青睐。
行为面试
最后一大类问题就是行为面试。行为面试,就是通过要求面试对象描述其过去某个工作或者生活经历的具体情况,来了解面试对象各方面素质特征的方法。

针对行为面试这部分,可以采用一个万能框架——STAR法则进行分析和回答。它能更清晰地梳理你的个人经历、更深入地挖掘你的闪光点、并更有逻辑性地进行描述。
利用这个框架能够清晰地向面试官展现你的经历和能力。在Task的部分,我们还可以强调当时遇到了什么挑战或者困难,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最后结果怎么样,这样更能引起面试官的注意。情境和目标占比25%.
行动占比50%.
结果占比25%.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让你更加直观地了解STAR法则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面试官问:分享一个你再团队项目中遇到冲突并解决的经历错误回答:我曾在上海大众4S店实习,当时带领小组成员解决了公司差评较多的问题,我们当时调研了很多的用户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提出了改进意见最后得到了经理的肯定。
半年前我在上海大众的4S点做客户服务方面的顾问,然后有一天早上经历找到我说,公司近半年差评量增多,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小团队,分析一下情况,并且提出改善的建议,希望有人带头;我当时是主动提出加入这个小组,对公司的各个流程也比较清晰,客户经理赵大说希望我来,带领其他实习生完成这个项目;A:主语必须是我,核心是动词,量化你的动作(数字、交付结果)首先我进行了一个分工,把最近一个季度总共200份的客服报告给到了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分析,之后我引导大家进行了汇总讨论,找到了核心问题是等待时间过长,我组织了4S店的客服人员,还有工程师20个人进行了头脑风暴,提出了解决方案,最终我们提出了保修和车辆进库优先级,还有工程师方面的优化建议。
R:
小组建议采纳和实施之后,由于流程得到了优化,工程师的维修时间降低了18%,客户等待的时间从上一季度的四个工作日变成了两个工作日,我们的经验还被推广到了其他的4s店~
就这样运用STAR法则,背景,任务,行动和结果,一个完整的、逻辑清晰的故事就呈现在了面试官的面前。在这个回答中,不仅体现了他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重要还有问题解决能力和领导力的软性特质。以上就是同学们在面试中常犯的错误。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大家今后的求职展有所帮助。